從豆扣袖中看出傳統識人的標準

  

作為每天都在與人打交道的營銷人員來說,迫切需要一個既簡單、實用又深刻的識人工具,這個工具就是原創的“豆扣袖”學說。


從豆扣袖中看出傳統識人的標準


對人的分類方法有很多,各有優缺點。評價對人分類方法的優劣可以從三方面考評。一、是否簡單?現代社會注重效率,簡單可以使人很快學會。大道至簡,最高的學問一定是最簡單的。二、是否實用?學習是為了應用,一個理論或一種方法不能只停留在書本和理論研究上,應該產生現實價值。三、是否深刻?對世界上最復雜的人進行分類,不能僅在現象層面上分析,更應看到現象背后的人性規律。

“豆扣袖”正是既簡單、實用又深刻的一種識人學問。“豆扣袖”既是理論,又是方法,讓人一聽就懂、一學就會、一用就靈。

那么,什么是“豆扣袖”?與傳統的識人方法又有什么不同呢?

事實上,我們常常把人的性格分為中向、內向、外向三類,優點是清晰明了的,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——非常籠統,不具備可操作性。“豆扣袖”正是把傳統的中向、內向、外向用了最簡單的3個字去重新定義——豆、扣、袖。“豆扣袖”3個字是帶有一定內涵的對人性的高度精練和總括,用最形象化的語言揭示出人的“內”與“外”的最本質特征。選取這3個字不帶有任何褒貶含義,只是對人性內容起的形象化“綽號”,形象、簡單、深刻,使人一目了然。


“豆扣袖”這3個字小學生都認識,但背后的文化背景卻不簡單。“豆扣袖”是真正根植于中國人內心的學問,不同于西方心理學之處在于:用中國文化特有的“比類取像”的思維模式去研究與分析人性。什么是“比類取象”?指運用帶有感性、形象、直觀的概念、符號表達對象世界的抽象意義,通過類比、象征方式把握對象世界聯系的思維方法,又稱為“意象”思維方法。具體地說,就是在思維過程中以“象”為工具、以認識、領悟、模擬客體為目的的方法。取“象”是為了歸類或比類,即根據被研究對象與已知對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處,推導出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似或類同之處。取象的范圍不局限于具體事物的物象、事象,在功能關系、動態屬性相同的前提下可以無限地類推、類比。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示從容論》曰:“夫圣人治病,當循法守度,援物比類,化之冥冥。”“援物比類”就是比類取象的意思,也是中醫的獨特思維;再比如“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”的五行定義,就是典型的“比類取象”;同樣,中國傳統哲學的元典《易經》中的卦象,也是“比類取象”。


這種模式具體、生動、形象,使人的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交織升華成為悟性思維,可以直接啟發人的靈感智慧。讀心,就是要感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呈現出何種狀態,僅從“豆扣袖”3個字本身就可以幫助我們走進一個人的心靈深處,去理解什么是“心”。比如,豆是“無心”人(豆子實在,哪有“心”呢?);扣是“多心”人(扣子里面全是“心眼兒”);袖是“信心”人(袖子大開大合)。在現實當中,豆型人隨便說了一句話,扣型人很可能就會多想,這便是“說者無心,聽者有意”,而袖型人很可能根本就不在乎。人性與生俱來是不同的,因此,在和對方打交道時,讀懂對方的真心是十分必要的。



豆:豆子。外圓滑而內實在。外圓:外表隨和、坦誠、圓滑;內實:內心實在、厚道、現實。可以理解為通常所指的中向性格。

綜述:內心真誠、處世公平、實實在在、與人無爭、富含柔情,不操閑心。

扣:扣子。外穩重而內盤算。紐扣上有眼兒,即是心眼兒。表示其穩重之中有精明,還能夠忍聲吞氣。可以理解為通常所指的內向性格。

綜述:內心善良、做事恰當、清清明明、仁慈至上、圣潔悠長,不惹是非。

袖:袖子。外夸張而內大氣。外面薄薄一層,里面是空的。樂于面向外部,不拘小節,喜歡大目標,喜歡做領袖。可以理解為通常所指的外向性格。

綜述:內心仗義、講究效率、風風火火、勇拿第一、奔放大氣,不停工作。

中國文化的哲學元典是《易經》,“易”有3個含義:變易、不易、簡易。作為人的心靈世界,也有這3個部分。不易是人的基因版型,變易是人的后天性格,而要真正研究人,就要有變易、不易,還有簡易。什么是簡易?大道至簡。把最復雜的事物高度總結歸納起來形成規律,就是簡易。所謂學問就是用最簡單明確的詞匯詮釋最深奧的原理。而裝神弄鬼者正好相反,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。


相關資訊